橘皮”到“陈皮”的历史演变,历经千年!
陈皮,最早名为“橘皮”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“橘柚”项下,谓:“橘柚,味辛温……一名橘皮”。(东汉时期,公元一世纪左右)
而后晋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多个方子中有“陈橘皮”的名字。“橘皮”名称中开始出现了“陈”字,(东晋时期,公元3~4世纪)
随着陶弘景《本草经集注》载的,“此是说其皮功尔……并以陈者为良”,着重“陈”字。(南北朝时期,公元 536 年左右 )
唐代孟诜《食疗本草》,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,书中正式使用了“陈皮”。(713~741年)
到了南宋,严用和的《济生方》一书中出现众多有关“陈皮”的yao方(公元1253年)
直到元代王好古的《汤液本草》明确记载:“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,故曰红皮、陈皮。”“陈皮”一词被广泛取代“橘皮”。(公元1289年)
橘的历史则更早:
我国有着4000多年的柑橘栽培历史,品种种类繁多!
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溯到《晏子-春秋》中有一个“南橘北枳”的成语,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,就能结出橘子;生长在淮河以北,就长成了枳。橘树和枳树枝叶相像,但它们的果实和滋味却很不相同,这就是因为南北的水土不一样产生的不同结果。
再往上亦可追溯到:夏朝《禹贡》岛夷卉服,厥篚织贝,厥包橘柚,锡贡。沿于江海,达于淮泗。
“东南沿海的岛民穿着葛布蓑衣,用竹筐装着绣有贝类花纹图案的布料,带着特产橘柚,受命前来进贡,他们沿着江海进入淮河、泗水到达天子所在的都城”。其中橘柚锡贡,锡贡是指待天子有令后上贡,有别于常贡。相传大禹所著,虽未有确切文字记载,但作为远古神话口口相传还是有可信度的,况且,橘的原始种群形成于距今8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地区,可谓历史悠久,后代众多。
新会陈皮的种植历史
新会当地种植柑橘的历史,明确可以追溯到距今700多年前元朝,但在北宋时期早就有它的身影!
宋朝时期新会属于广南,《鸡肋编》此书自序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年(1133年),中记载:“广南可耕之地少,民多种柑橘以图利。”
说明那时新会所在的广南已盛产柑橘了,农耕社会耕地少,不种庄稼稻谷?种柑橘以图利,可见柑橘的经济价值定是在水稻之上的。
宋末元初诗人刘辰翁在凭吊宋元崖山之战(1279年)时写道:“天涯客鬓愁成缕,海上传柑梦中去,今夜上元何处度,乱山茅屋,寒炉败壁,渔火青荧处。”诗词中提到的“海上传柑”
崖山位于新会的崖门镇,崖山之战又称崖山海战,”海上传柑“的柑来自哪里?自然是来自当地,否则当时100年前的”广陈皮“的典故就不是真实的了。
传柑,也称传柑宴,是宋朝时期元宵佳节的习俗,这天皇帝登汴京宣德楼观灯宴饮,贵戚于宴间以黄柑遗侍从之臣,皇亲国戚们以黄柑相赠于各京官、近臣们,寓意吉祥、风雅,也因柑香清新馥郁,时人以“满袖天香”盛赞。
元代至正七年(1347年),新会外海(今江海区外海镇)陈惠甫拨田嘱书中写有“拨犁头嘴,...甘子田租十石”,这是他母亲元初时的奁田(陪嫁的田产)。“甘”同“柑”,说明当时新会早已经存在专门种植新会柑的水田,且精确到田地名,犁头嘴,即现在外海大桥附近。
陈皮称宝集久益香,称宝集新会陈皮/柑普茶微信号(cpzj500)
此文由 【陈皮】新会陈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会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编辑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:首页 > 网站杂项(不显示) > 动态 » 【科普】橘皮到陈皮的历史演变,历经千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