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纲目新会陈皮
时珍曰∶橘皮,纹细色红而薄,内多筋脉,其味苦辛;柑皮,纹粗色黄而浓,内多白膜,其味辛甘;柚皮,最浓而虚,纹更粗,色黄,内多膜无筋,其味甘多辛少。但以此别之,即不差矣。橘皮性温,柑、柚皮性冷,不可不知。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,江西者次之。然亦多以柑皮杂之。柑皮犹可用,柚皮则悬绝矣。
凡橘皮,入和中理胃yao则留白,入下气消痰yao则去白,其说出于《圣济经》。去白者,以白汤入盐洗润透,刮去筋膜,晒干用。亦有煮焙者,各随本方。
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橘皮、柑皮、柚皮的区分描述非常清楚!
①橘皮,纹细色红而薄,内多筋脉,其味苦辛。表皮的纹理很细、光滑,颜色红、红的程度薄不厚重、薄薄的一层,单纯的红。内多筋脉像我们平常吃的橘子一样,很多橘络。苦而辛。
②柑皮,纹粗色黄而浓,内多白膜,其味辛甘。表皮的纹理很粗、粗糙,颜色黄、黄的程度很深厚、浓郁,不就是黄红,内多白膜像膜一样细丝丝的感觉网状结构。辛而甘。
③柚皮,最浓而虚,纹更粗,色黄,内多膜无筋,其味甘多辛少。
但以此别之,即不差矣。以此来分别它们,不会错到哪去。
然亦多以柑皮杂之。柑皮犹可用,柚皮则悬绝矣。然而现在很多以柑皮夹杂在其中以柑皮混杂或冒充,柑皮还可以用,要是混入柚皮则悬绝矣,危险、差远了。
回过头来看新会陈皮,首先它就是柑皮,②中说的不就是它么!
但是在李时珍这段记载中,柑皮、柚皮是没有存在感的,他重点说的是“橘皮”。结合上下文:...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,江西者次之!其实他是指“橘皮”哪里产的最好?也就是广中产的最好!江西产的次之、第二。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的柑皮杂之、柑皮犹可用。
那么这个”广中“到底指的是哪里呢?历来都是有争议的。需结合上下文才知道它指的是哪!
如:南宋朱熹的《朱子语类》中记载:“四方声音多讹,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”。这里的”广中“指哪里呢?讲粤语的广中人。
北宋初年郑熊作《广中荔枝谱》。郑熊做过南海县(如今的大半个珠三角地区)主薄。《广中荔枝谱》是广东最早关于荔枝的著作之一。
元《宋季三朝政要》卷六 “苏刘义卒,苏京湖老将,虽出吕氏,乃心在王室,永嘉推戴,实建大功,后世杰用事,志郁郁不得展,其人刚躁不可近,然能服义,终始不失大节,而广中疠气传染而死,哀哉!”苏刘义,字任忠,苏轼八世孙,南宋末年,奋力抵抗元军,随宋军转战广东而染疠气,宋军于新会崖山海战失败,后死于顺德都宁岗。据说苏炳添就是苏刘义后裔。所以这里的广中就是他染疠气的地方,抵抗元军的前沿陈地新会。
元末 陶宗仪《说郛》卷三十五“广中富人多畜鬼奴绝有力可负数百斤......有一种近海者入水眼不贬谓之昆仑奴。” “乐府有菩萨蛮,不知何物,在广中,见呼蕃妇为菩萨蛮方识之,南海庙前有大树,生子如冬瓜,熟时解之其房如芭蕉,土人呼为波罗蜜,渍之可食。”《说郛》中描述的广中就是广州,广州因为是对外港口,有很多西亚南亚人,黑人叫鬼奴,东南亚人叫昆仑奴,蕃妇叫菩萨蛮。还提到广州南海神庙的菠萝蜜树。
清初吴伟业《绥寇纪略》“其年冬(顺治九年1654年),李定国寇扰广中,成功乘间袭破漳泉。”顺治九年1654年8月,李定国从广西柳州发兵攻广州,10月李定国率明军主力围攻广东新会。
所以李时珍(约1518年~1593年)的”今天下以广中采者为胜“,就算说的不是柑皮或者新会陈皮,这里的”广中“大范围也是离不开广东的。况且李时珍同时期”广陈皮“已经是应用非常广,且还有分支:真广陈皮、真广皮、上好广陈皮,新会陈皮就在这其中。
如:明代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(?~1425)撰《普济方》中出现了“广陈皮”、“广橘皮”、“广皮”、“真橘皮”、“陈橘皮”、“陈皮”、“橘皮”。可谓非常全面。
明代著名yi家缪希雍(1546-1627年)撰《先醒斋广笔记》卷四:“橘皮:真广陈皮,猪鬃纹,香气异常,去白时不可浸于水中,止以滚汤手蘸三次,轻轻刮去白要极净。”
明代秦景明(1547-1629年)撰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异功散:白术、人参、真广皮、炙甘草、白茯苓。”
也间接说明李时珍当时肯定是知道有广陈皮的,且书中还有多处引用广陈皮的条目。但在这段话中却没有提陈皮、广陈皮,而是提柑皮,可见!作为当时yi家的顶流,首推的还是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最实惠的平民百姓最容易获取的“橘皮”入方。而不是比柑皮更好、存放的更久的陈皮、广陈皮、真广陈皮。不然把那句话中的:然亦多以柑皮杂之。柑皮犹可用换成然亦多以陈皮杂之。陈皮犹可用,那么它就是错误的。
也许李时珍也是受当时的市场环境所为!代表众多人利益的大家才会记住它!就像如今的直播带货或某*电商。能满足绝大部分人需求的永远是橘皮,陈橘皮,而不是新会陈皮!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里的绝大部分人的利益是受损的。所以古人早就教我们分别,橘皮、柑皮。
现如今一说到陈皮!哪种的哪里产的陈皮最好?自然是新会陈皮!
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!这句话里面的”广中“谁来认领?自然不会是江西、福建、四川、浙江等的某市某地。而是:
明1624年,《本草汇言》载:“橘皮性温,柑柚皮性冷,今天下多以广中橘皮为胜,盖因香辛而烈故也。江西者次之,台衢者又次之。”
明1644年,《yao品化义》载:“用广产者佳,取其陈久,燥气全消,温中而不燥,行气而不峻,故名陈皮。”
明1622年,《雷公炮制yao性解》记载:“陈皮,味辛、苦,性温,无毒入肺、肝、脾、胃四经。主下气消食,化痰破结,止呕咳,定霍乱,疗吐泻…产广中,陈久者良。”
清1695年,《本经逢原》载:“橘皮苦、辛,温,无毒。产粤东新会,陈久者良...
清1757年,《本草从新》载:“橘皮……广产为胜,皮厚不脆,有猪棕纹。陈久者良,故又名陈皮。”
清1862年,《本草害利》载:“广东新会皮为胜,陈久者良,故名陈皮。福建产者名建皮,力薄。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,更次矣。
早被新会陈皮认领了!这就奇怪了,李时珍教的分辨橘皮、柑皮,后来者为什么还是以橘皮称新会陈皮呢?柑皮不是更适合吗?我们都知道柑大橘小,难道古人柑、橘不分冒用?或者与现代的评判标准不同?以形状圆、扁,大小区分柑和橘?或是以前的新会柑本身就很小?没有今天的这么大?被列入橘的行列?还真有这种可能!!最早的新会柑可能就是比橘大那么一点,只是随着人为参与时间的选育,尤其是到近代科技的进步(追求产量、出皮率)、历史的原因(难种植、抗病性差)新会柑越种越大。这样的话,广中,指的是新会那就一点毛病都没有。
陈皮称宝集久益香,称宝集新会陈皮/柑普茶微信号(cpzj500)
此文由 【陈皮】新会陈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会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编辑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:首页 > 新会陈皮 » 入本草纲目的是新会陈皮吗?广中来者广中指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