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陈皮也可称为“广皮”、“广橘皮”,是陈皮中的上品。
而新会陈皮又是广陈皮中的上品,被称为“新会皮”、“会皮”倍受历代yi家推崇。
关于广陈皮和新会皮的历史众说纷云,有传说有史实,但所言都不全,未全面反映广陈皮和新会皮的历史。
有学者认为广陈皮作为道地yao材的使用源于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(1578 年)◆果部第三十卷◆果之二◆橘:“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,江西者次之”,
如:魏莹《陈皮本草考证》,魏裕涛《浅谈道地广陈皮与普通陈皮之差别》。
但经笔者考证其另有别名“真橘皮”、“真陈皮”出现在宋代的中yiyao典籍中。
如:吴彦夔《传信适用方》(1180年)、王璆《是斋百一选方》(1196年)、李迅《集验背疽方》(撰于1196年),比明代李时珍早了许多,从而将广陈皮的道地历史向前推至宋代。
广陈皮在古代是用柑橘取皮晒干制成,并无细分“柑皮”、“橘皮”。
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◆果部第三十卷◆果之二◆柑:“藏器曰:柑有朱柑、黄柑、乳柑、石柑、沙柑,橘有朱橘、乳橘、塌橘、山橘、黄淡子。此辈皮皆去气调中,实俱堪食,就中以乳柑为上也。”
这是李时珍引唐代yi家陈藏器的话,说明柑皮和橘皮都可以入yao理气调中。明代张正烈《正字通》◆卷五◆辰集中◆木部◆二十七◆柑:“今概收为陈皮,盖yao用橘皮,而南方橘柑相似故不分也。”在南方柑橘果相似,所以多不区分,柑皮、橘皮皆可yao用做陈皮。
①宋元文献中的广陈皮
的确广陈皮极少出现在明代之前的文献中。在宋元的文献中,笔者艰难的查得几处,且须考虑古籍的版本。
第一处是宋陈言撰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(四库全书本),卷十四中有一个方剂三白散:“白牵牛二两,白术、桑白皮、广皮、木通各五钱右为末,每服二钱姜汤调下。”
第二处是宋窦汉卿《疮疡经验全书》◆卷十一中记载:“实脾丸:干山yao一斤,炒黄色为末,炒粳米二升一半,为煳丸米汤送下,白淋广皮一斤,枳壳五两,麸皮炒黄木香不见火,三两黄连,三两姜……”“嘈杂吐清水,上好广皮去白为末,五更起坐床上,安末五分于手心,男左女右干舐下,而卧服三朝必俊!
第三处是宋代杨士瀛撰,明代朱崇正附遗的《仁斋直指》?卷七◆附膈噎◆膈噎方论:“秘传半夏厚朴汤:……厚朴(姜汁制)、山栀(去皮)、炒黑川黄连(姜汁炒)各一钱,广陈皮(去白)八分……”。
综观宋陈言撰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(四库全书本),全书出现“陈皮”和“橘皮”多处。而“广皮”只出现了一次。
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原名《三因极一病源论粹》由《宋志》改为现流行书名。成书于1174年,宋淳熙元年。这本书有版本在日本流传,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日本的宋刊配补元◆麻沙复刻本排印,并核对各本,校出1957年第一版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,该书197页“三白散”用的就是“陈皮”,所以四库本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出现的“广皮”还可以再考证。
再说说宋窦汉卿《疮疡经验全书》,这本书在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◆yi家类存目里是这样评的:“旧本题宋窦汉卿撰。卷首署燕山窦汉卿。而申时行序乃称汉卿合肥人,以疡yi行于宋庆历、祥符间,曾治太子疾愈,封为太师。所着有《窦太师全书》。其裔孙梦麟,亦工是术,因增订付梓云云。考《宋史◆艺文志》不载此书,仅有《窦太师子午流注》一卷,亦不详窦为何名,疑其说出于附会。且其中治验皆梦麟所自述,或即梦麟私撰,托之乃祖也。国朝康熙丁酉,歙人洪瞻岩重刊,乃云得宋刻秘本校之,殆亦虚词。”[8]也就是说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可能是一本明朝人窦梦麟写的托古、托祖伪书。但也有可能是家传的yi书到了后代人手上出版刊刻,这已难考证。亦有人写了考证其为伪书的文章如:全国名老中yi干祖望撰文的“《疮疡经验全书》―伪书话题之三”,邸若虹,李永健写的“《疮疡经验全书》考略”等。
宋代杨士瀛撰和明代朱崇正附遗的《仁斋直指》(四库全书本)中出现的广陈皮一次,却出现在了明代朱崇正翻刻《仁斋直指》时附的卷七补遗方里面。也就是说这里出现的V陈皮是明代人加进去的。
广陈皮确凿的出现在元代汪汝懋所撰《山居四要》(撰于公元1341-1368年)卷五:“二陈汤:治痰饮为患,呕吐,生冷脾胃不和,伤寒后虚烦上攻,此yao最好并宜服之。广陈皮(去白)五钱,半夏(治)五钱,白茯苓(去皮)四钱,甘草右依此。”
说明在元代的yi家已经认识到了广陈皮的道地性。
其实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早已暗示了在宋代就有广陈皮的用法,在果部第三十卷◆果之二◆橘中有yi方:“霍乱吐泻,不拘男女,但有一点胃气存者服之再生,广陈皮(去白)五钱、真藿香五钱,水二盏煎一盏时时温服(出百一选方)。”
在差不多与李时珍同时代的明代名yi缪希雍《神农本草经疏》◆卷二十三◆果部三品中同样引了该方:“(百一选方)霍乱吐泻,但有一点胃气存者服之即生,广陈皮(去白)五钱,真藿香五钱,水二盏煎一盏,时时温服食疗治。”
也就是说这个方子是来自《百一选方》。《百一选方》也称《是斋百一选方》为宋代王璆所辑。是宋代较有影响的方书之一,后经刘承父校正,重新刊刻,内容有增补,名为《新刊续添是斋百一选方》(公元1196年)。流传过程中逐渐佚散了,但多为后世yi家所引。直到日本宽政11年时,由日本藏书家和yi士根据日本所藏元刻本和残本重新校刊刻印。
清◆杨守敬《日本访书志》◆卷十◆《新刊续添是斋百一选方》二十卷中记载:“《新刊续添是斋百一选方》(二十卷元刻本)宋◆山阴王璆、孟玉撰。首有庆元丙辰,天台章楫序,目录首有筐子云:载刘承父咨每半叶十行,行二十二字。按此书《四库》不箸录,《宋志》二十八卷书,录《解题》三十卷,《曝书亭集》称所藏元本仅二十卷,遂疑为后人所选择然。按刘承父所咨,则此为《是斋》全本,《解题》、《宋志》皆误也。”
然而到了现代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根据日本刊本为底本出版了2003年版《是斋百一选方》,书中卷五却无广陈皮,该方用的是“陈皮(去白)”。笔者后又在明初朱的《普济方》◆卷二百一◆霍乱门◆霍乱吐利,中找到相同方子:“回生散(出百一选方):治霍乱吐泻,但一点胃气存者,服之无不回生。陈皮(去白)、藿香叶去土,右等分粗末。每服五钱,水一盏半,煎至七分,温服不拘时。”
这里用的也是“陈皮(去白)”。从时间上看比李时珍、缪希雍都早,
所以《是斋百一选方》原书应是“陈皮(去白)”比较可信,而不是“广陈皮”。但可知李时珍对原方作了修改,采用道地的广陈皮入yao,足可见他对广陈皮的推崇。细读2003年版《是斋百一选方》该书88页“衮金圆”方和338页的“紫苏饮”方中,却分别出现了“真橘皮”和“真陈皮”。什么是“真橘皮”、“真陈皮”是个疑问。
广陈皮在宋元文献典籍中比较罕见,是什么原因,中间是否有隐藏了没有认识到历史。是不是宋元yi家没有充分认识到广陈皮的道地性,还是其他原因。在宋元明清的yi学典籍经常出现的“真橘皮”、“真陈皮”,这是否与广陈皮有关系。
②广陈皮与“真橘皮”、“真陈皮”的关系考证
“真橘皮”、“真陈皮”是什么样的陈皮,宋元yi学典籍和历史文献都未直接明言,也没找到相关资料。但可以推断“真橘皮”、“真陈皮”是一味道地yao材。
根据宋代李迅《集验背疽方》不分卷(撰于1196年)论服嘉禾散中记载:“陈橘皮:买真橘皮,以水浸三时久,洗去黑尘,掠去肉白筋与瓤,v焙取三两净。”
如果“真橘皮”不是道地yao材的话,没必要特意去买,也没必要把“真橘皮”放在“陈橘皮”的条目下面加以解释说明,直接说“陈橘皮”就可以了。关键在于一个“真”字,“真”的才是道地的。
在明代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撰的《普济方》中出现了“广陈皮”、“广橘皮”、“广皮”、“真橘皮”、“陈橘皮”、“陈皮”、“橘皮”。可谓非常全面。
这里也可以看出“真橘皮”是一味道地陈皮。这里未敢言“真橘皮”是广陈皮或是其他的陈皮,但是也不能排除是广陈皮这个可能。
前面说到宋窦汉卿《疮疡经验全书》是本明代人写的托祖伪书(1569年)。其中卷十一记载:“嘈杂吐清水:上好广皮去白为末,五更起坐床上,安末五分于手心,男左女右干舐下,而卧服三朝必俊。
与此记载相似的是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(1578年)◆果部第三十卷◆果之二◆橘中引明代yi家李楼的《怪症奇方》(1544年):“嘈杂吐水:真橘皮去白为末,五更安五分于掌心,舐之即睡,三日必效,皮不真则不验。”
同样且同时代的yao方一个是“广皮”,一个是“真橘皮”,而且yao方中特别强调“皮不真则不验”。可以认为“广皮”和“真橘皮”是对应的关系。
同样的例子还有一对,明初朱《普济方》◆卷一百九十八◆诸疟门◆足太阴脾疟(附论):“姜橘散一名十枣汤(出传信通用方):治脾寒及诸疟,右真橘皮不拘多少。去白细切曝微干,以生姜自然汁浸过。陈皮一指许,银器内重汤煮乾焙为末。每服三钱。用隔年清水枣十枚,水一盏。煎至半盏。以此yao通口服。以枣下之。于发日先一时辰服之。不过两服而止。后再一服,不拘老少孕妇皆可用服。”
明末有人著《穷乡便方》不分卷(不著撰者):“夏间阳气在外,胃虚邪气易侵,多作吐泄。初用姜陈汤,广陈皮一钱、生姜皮一钱,水一盏煎,不拘时服。”
二本yi书中“姜橘散”与“姜陈汤”实为相同的方剂,一个是用“真橘皮”,一个是用“广陈皮”,二者对应。所以可以说“真橘皮”即是“广陈皮”。
明代著名yi家缪希雍(1546-1627年)撰《先醒斋广笔记》卷四:“橘皮:真广陈皮,猪鬃纹,香气异常,去白时不可浸于水中,止以滚汤手蘸三次,轻轻刮去白要极净。”
明代秦景明(1547-1629年)撰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异功散:白术、人参、真广皮、炙甘草、白茯苓。”
清代杨时泰撰《本草述钩元》卷十七◆山果部◆陈橘皮:“陈橘皮:〔修治〕入和中理胃yao则留白,入下气消痰yao则去白,去白者以盐汤洗浸。刮去筋膜,晒干用。自广州来陈久者佳,真广陈皮,猪鬃纹,香气异常,去白时不可浸于水中止,以滚汤手蘸三次,轻轻刮罚人下焦须用盐水浸,肺燥则用童便浸晒。”
这三本著作都强调“真广陈皮”、“真广皮”。后加来“自广州陈久者佳,真广陈皮,猪鬃纹,香气异常”,不仅用“真”字强调广陈皮的道地和“香气异常”,还描述了“真广陈皮”制作方法和用法。到这里可以把“真橘皮”、“真陈皮”理解为“真广橘皮”和“真广陈皮”的简称。
通过一番求证,“真橘皮”、“真陈皮”其实是广陈皮另一个称呼。
宋元文献中出现“真橘皮”、“真陈皮”的用法的还有其他yi学著作,如下:
宋代吴彦夔《传信适用方》◆卷上(1180年):“法制槟榔治酒食过度,胃膈膨满,口吐清水,一切积滞,洪子和传鸡心槟榔一两切作细块,白豆蔻取仁一两,缩砂取仁一两,拣丁香一两切作细条,粉草一两切作细块,生姜半斤切作细条,盐二两,真陈橘皮半斤(去白),切作细条右件,同河水两碗浸一宿。次日用慢火砂锅内煮干,焙干,入新瓶收,每服一撮细嚼酒下。”
吴彦夔《传信适用方》约与李迅《集验背疽方》(1196年)同时代,公元1180年为南宋淳熙七年,可见在南宋初年,已经开始使用“真橘皮”、“真陈皮”。
宋代杨士瀛《仁斋直指》(1264年)卷七◆呕吐◆呕吐证治:“翻胃方:橘皮汤治翻胃呕吐,真橘皮用日照西方壁土炒香,取橘皮为末右,每二钱姜枣略煎服”;“南木香、甘草(炙)、青木香、吴茱荡洗七次炒乾各半两,宣木、真橘皮、紫苏茎叶、鸡心槟榔各一两右,锉散。每服三钱,姜五片。”
元代朱震亨《丹溪先生心法》和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都引过该方。
元代危亦林《世yi得效方》(1345年)卷第十九◆疮肿科◆通治:“阿胶饮子:……明阿胶,锉蚌粉炒如珠子,出火毒,一两(缺字),真橘皮半两,粉草一两上锉散。分作三服,水一碗煎,候温,病在上食后服,病在下空心服。累效。”卷第十◆大方脉杂yi科◆耳病:“立效散:治耳、底耳,有脓不止,真陈皮灯上烧黑,一钱,为末,麝香少许,别研右和匀,每用少许,以绵蘸耳内浓净,即上yao。”
元代王(1264-1354年)《泰定养生主论》◆卷十六◆历用得效方:“大戟圆(出箧中秘宝方,妇人有孕勿服):治一切水气疾蛊,Y瘕食积,大戟(红芽者半两)、巴豆(一百粒去皮,水三升干,去心膜出油)、芫花(拣净一两)、甘遂、干姜、真陈皮(去白)、L砂、姜黄、肉桂(去皮已上各等分)”;“……真陈皮、茴香(微炒)、南木香各半两右为细末”;“茴香(拣净炒)、川练子(去皮核麸炒)、吴茱萸(去仁)、马练花(去蒂梗醋炒)、真陈皮(去白名一两)、芫化(醋炒半两)。”
可见宋元时期广陈皮的道地性已得到yi家的认可,广陈皮自宋元开始打响了名号。后世皆知广陈皮为道地yao材,广陈皮开始行销海内外。
③广陈皮宋元以后使用达到高峰
明清yi家对广陈皮道地yao材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,而且在李时珍之前就有了。
明代中yao学著作《本草品汇精要》记载了诸多中yao材的道地产地,在卷之三十二◆果部上品◆果之木的橘皮条目下记载就是:“道地:广东”。
该书是明弘治十八年(公元1505年)明太yi院刘文泰等集体撰辑。因明孝宗逝世,稿存内府而未刊行。成书年代早于《本草纲目》(1578年),早了李时珍70多年,但稿存内府的《本草品汇精要》对后来者的影响很难去评估,李时珍是否见过该书也不得而知。《本草品汇精要》为明太yi院御yi集体编著,可见明御yi已经完全认可了“陈皮”道地广东,御yi们已经开始运用广陈皮为皇家治病。
与李时珍差不多同时代的明代名yi缪希雍(比李时珍小20多岁)在《先醒斋广笔记》中大量方剂中运用了广陈皮yao名。
明黄一龙修广东《潮阳县志》◆卷十二◆物产:“陈皮即广陈皮,产于此者特佳。”
明代凌蒙初的小说《拍案惊奇》有句云:“所以广橘、福橘播名天下。”
广陈皮这个叫法在明代相当普遍,说明广陈皮不仅yao效好,而且广橘及广陈皮的生产已经有相当大规模,以致响誉全国。明代还有大量的yi学典籍运用了“广陈皮”、“广橘皮”、“广皮”。而到了清代除了这些称法继续有yi家沿袭,还出现了新会皮的叫法。根据《清宫yi案研究》所记载yao方,清代宫廷御yi给皇家和达官贵人治病的许多yao方使用都了广陈皮、新会皮。
广陈皮是广东道地yao材,在古代主产广东新会、潮州,化州,四会等地,
广东其他很多地区的地方志的物产中也记载当地出产陈皮,是广东三宝之首(广东三宝:陈皮、老姜、禾秆草),和“广东十大中yao材”之一。
由于广东陈皮的卓越功效,被历代yi家称为广陈皮。广陈皮之中尤以新会产陈皮为最佳,又称新会皮。
陈皮称宝集久益香,称宝集新会陈皮/柑普茶微信号(cpzj500)
此文由 【陈皮】新会陈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会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编辑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:首页 > 新会陈皮 » 广陈皮道地性历史研究考证深挖文献记载